4月22日,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由吉林省殘聯和吉林省圖書館主辦的“書香吉林 閱讀有我”吉林省殘疾人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在省圖書館舉行。不僅通過創新文化助殘模式為視障群體點亮閱讀之光,更以省殘聯、省圖書館、省盲人協會、省殘疾人文聯、省全民閱讀協會、長春大學特教學院和省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190余名殘健參與者的共讀之約,繪就了一幅“書香無界”的動人畫卷。
活動以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拉開序幕。“手札其實就是古人寫的書信……”在吉林省典籍博物館內,伴隨著講解員的講解,大家透過時光一同感受塵封的歲月,領略古人的智慧與才情,無不被典籍之美所震撼,被文化之韻所感染。
據統計,我國現有殘疾人8500余萬人,其中視力殘疾人超過1700萬。他們與普通人一樣渴望知識、熱愛閱讀,卻因視覺障礙難以便捷地獲取書籍。一本普通的紙質書,對他們而言可能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而聲音可以成為他們觸摸世界的橋梁。為進一步提升殘疾人文化服務工作質效,聚焦高質量殘疾人文化服務品牌建設,更好滿足廣大殘疾人對閱讀的精神文化需求,活動現場,省殘聯、省圖書館聯合發布了“閱享吉林?為愛有聲”文化助殘品牌。該品牌旨在以專業化的志愿者團隊為依托,通過建立殘疾人讀者需求清單,提供精準化的內容供給,實現社會化服務網絡格局,最終通過聲音的力量,將文字轉化為溫暖的有聲讀物,讓視障讀者通過聽覺感受文學的魅力、獲取知識的養分,真正實現 “閱讀無礙·文化共享”。
閱讀是心靈的對話,分享是思想的共鳴。活動中,來自長春大學特教學院、省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代表以及省殘聯殘疾人工作者通過經典誦讀、閱讀分享等形式,帶領大家共同探索知識,分享閱讀感悟,現場氣氛熱烈而溫馨。
“雖然他們的視力有所差距,但真的從讀書中獲得到了他們心中的鄧稼先的樣子。”省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裴偉強動情地說,長春大學兩位學長朗誦《鄧稼先傳》的聲音為他帶來了很大的心靈觸動。“閱讀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門,我們推開它可以看到更遠的世界。雖然我們的行動不太方便,但我們依舊可以在書中獲得自己的世界。”
“當聽到分享《奇跡男孩》的同學說‘最可怕是心里的成見,不需要從高處給予關懷,更需要的是平等的無差別對待’時,我特別感動,真正理解無障礙服務的真諦。”吉圖愛有聲助力無障礙志愿服務團隊代表王女士表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殘聯和這樣的志愿服務,能學到更多東西的同時,也實現自己的價值。這種殘健交融的閱讀場景,恰如長春大學2024級視障本科生路曉靜所言:“無論是什么樣的人,都有義務、有權利去讀書,并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讀書能夠豐富我的精神世界,為我提供更強大的精神力量。今后,我會繼續閱讀更多有意義的優秀作品。”
隨著長春大學新聞學院的志愿者團隊帶來的“無障礙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放映,活動在光影交響中落下帷幕。據悉,此次殘疾人讀書日活動的舉行也正式拉開了2025年吉林省殘疾人文化周的序幕。活動期間省殘聯還聯合省圖書館開展“科學向新 夢想啟航”——科普公益課堂、“閱享伶倫”系列展演——“銅音閱韻”銅管獨奏·重奏音樂會、吉圖薦書活動等多項文化助殘活動,持續滿足殘疾人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